古时候,翔安有个穷秀才娶了个李姓富家千金。秀才家境贫穷,但才学兼优,幸有李家小姐慧眼识人才,说服父母下嫁于他。结婚第二天,按翔安习俗,娘家要来人邀请姑爷和新娘到娘家做客,姑爷家必办酒席款待娘家客人。秀才确实贫寒,第一天结婚请客的酒菜已所剩无几,很难拿出手,但不管怎么样,最起码也要煮顿白米饭,炒几个菜让客人吃个饱。可是翔安是个丘陵地,古时候又没有水利设施,绝大部分农田都是靠天吃饭的旱地,地里都是种植耐旱的地瓜和芋头,二者是农家的主粮,平日想吃顿白米饭都难。秀才家中一时没有大米,只有几斤地瓜粉(淀粉),大芋头卖完,只剩几斤鸡蛋大小的小槟榔芋。此时,娘家客人已到,全家为招待客人的事急得团团转,束手无策。正愁得没办法时,心灵手巧的李家小姐急中生智,就地取材料理起菜肴来。她先将小芋头去皮洗净,用水煮熟备用;接着油炸一些葱珠和花生米装碗待用;再把地瓜粉用适量的水拌成糊状;尔后锅中倒入适量食油,将煮熟的小芋头和预先切好的杂菜一并倒入锅中翻炒,随后逐步倒入地瓜粉糊、盐等一并小火搅拌,至粉糊粘稠粘于小芋头和杂菜,即盛入盆中和葱珠、油炸花生米一起端上桌招待客人。娘家客人从未见过此等菜肴,各自舀上一碗浇上葱油,撒上花生米,慢慢品尝,吃起来粘呼粘呼,槟榔芋喷香喷香,配上葱油和油炸花生米,细品慢嚼更是满口留香、余韵无穷。饭后,娘家客人咂嘴称奇问到:没吃过这等佳肴,不知菜名是什么?李家小姐随口回话:“菜名叫兜面。但此名并不重要,关键它是一道吉利菜。此菜特征是诸食材粘连凝聚在一起,象征着两家联姻亲连亲、家庭和睦共处、邻里团结友爱。”李家小姐的这一创举,即不失夫家体面,又让娘家客人吃得饱,还图个吉利。
随着时代的变迁,煮兜面也增加许多内容,但无论增加多少内容都脱离不了一个“粘”字,象征强而有力的凝聚作用。比如说农历九月初九煮“兜面粘骨头”,即有祝福老人家骨骼强壮、健康长寿的寓意;农历十二月十六日“尾牙”做生意的煮“兜面粘顾客”,意在粘住顾客,生意繁荣;农历正月二十三日(接财神日)煮“兜面粘钱财”意在祝愿新年财源滚滚;还有除夕煮“兜面”祭祖,表示不忘祖宗,辈辈紧连,脉脉相传等等。因此,吃“兜面”是一件品佳肴图吉利的大美事。